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部门文件

《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

365bet手机网址多少 www.www.jsh0313.com 2018-06-06 10:34:03 来源:郴州市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共郴州市委

郴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2017-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市属以上企事业各单位:

  现将《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郴州市委

                                                       郴州市人民政府

                                                        2017731     

 

 

 

 

 

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郴州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建生态,兴产业,强文化,惠民生,加快推进生态郴州建设,建设蓝天白云常现、绿水青山常在、鸟语花香常伴、清新空气常有的宜居、健康、美丽郴州,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坚持突出重点。在项目布局上,突出示范引领和建设亮点,重点在市中心城区、一湖两河三江流域、郴州大道、郴永大道、107国道等区域进行项目布局。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在提质、扩面、连片上下功夫,重点打造一批生态产业方面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带和特色县市区。在生态建设上,突出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目标,重点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区域生态建设,带动生态郴州全面建设。

  (三)坚持协调推进。生态郴州建设与实力郴州、创新郴州、开放郴州、人本郴州建设协调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同时,将生态保护、治理、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提质改造生态环境和打造新兴生态产业为主要模式,促进生态郴州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主要目标

  2017-2020年,着力开展生态提质、生态增效、生态修复、生态创建四大行动,实施绿色家园”“绿色产业”“绿色保护”“绿色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十大项目,推动全市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顺利完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5%;森林覆盖率达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县城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5%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8%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90%以上,确保郴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四、工作重点

  (一)开展生态提质行动,实施绿色家园工程

  1.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城镇周边、景区周边、干道沿线、一湖两河三江流域周边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为重点,推进洁净乡村行动,实施村庄绿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建设任务。市本级和两区重点抓好郴州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提质升级与一线两片(西河沿线、飞天山片区、万华岩四清湖片区)美丽乡村示范带(片)建设;其他县市重点建设1条带动10个以上行政村的美丽乡村示范带(片);各县市区选择1个乡镇开展整域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1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20个;建设11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片);10个以上乡镇达到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标准,1个县市区达到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标准;75%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村绿化完成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新增四格式生态厕所17万户。

  2.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为重点,实施禁伐减伐,推进森林生态提质建设、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在一湖两河三江流域,实施宜林地及裸露山地绿化、村庄绿化,在河湖沿岸、主要道路两旁开展增花添彩景观建设。全市完成造林90万亩,其中新建珍稀树种基地5万亩、景观造林11.3万亩;森林抚育36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200公里;完成绿化村庄157个,美丽通道建设150公里,美丽河道建设300公里。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活立木蓄积量5580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210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2%

  3.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以全面实施河长制、农村重点集镇污水处理、河湖库水利风景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河湖健康工程,推进河道(航道)疏浚、清障和护岸建设;开展河道保洁行动,实施农村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重点开展郴江河、同心河、西湖、骆仙湖、东波水库等水生态景观建设,建设西河、翠江等水利风景区;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大十字城镇群范围内,重点开展郴江河、西河 、同心河、玉溪河、钟水河、雷溪水库、东坡水库等水生态景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东江、便江、翠江、舂陵江、武江、郴江、西河、永乐江等水景观。到2020年,实现对全市河湖保护、河道采砂、水域和岸线保护等方面的全面监管;完成全市所有县市区河道保洁全覆盖,维护河湖健康和休养生息;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6个。

  (二)开展生态增效行动,实施绿色产业工程

  4.森林生态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和森林有机产业。依托全市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按照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思路,以建设绿色、生态和类型多样的森林康养品牌基地为引领,重点抓好休闲类,运动康养类,疗养、保健和康复类,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类等四大类型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培育和引进森林康养品牌企业,建立覆盖全市的森林康养服务网络,形成集旅游、疗养、养生、康复、保健、养老、文化、教育和扶贫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国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推动全市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森林康养品牌,建设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处,年服务人数达到2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带动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进秀美林场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到2020年,全市创建省级秀美林场7个;新建省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达10处;森林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3家。

  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中药材等森林有机产业,以桂东、桂阳、安仁、宜章等地为重点,打造5-6个林下经济精深加工示范园。重点支持油茶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森林产业和森林景区示范项目。建设全国亚热带彩色树种苗木基地,重点在苏仙、资兴、永兴、桂阳、桂东、嘉禾等县市区建立彩色树种苗木培育基地1万亩,每县建设1-2个集花卉苗木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积极引进中粮集团入户郴州,发展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全力整合油茶品牌,打造具有郴州特色的公共品牌。稳步推进油茶基地建设,到2020年,新造油茶林12万亩,低产林改造50万亩,打造50个万亩油茶特色乡镇、200个千亩油茶花海景观美丽乡村。

  5.生态农业项目。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品牌。发展集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100个,重点打造十大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重点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城镇群区域以及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农庄,各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1个高标准现代农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0个,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6.生态旅游项目。以一山一岭一湖一泉一城为核心,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构建一核一环一带十三集群的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布局。支持桂东、苏仙、资兴、汝城、宜章等县市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南岭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区;将西河沿线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打造一条集山水田园风光、民俗文化风情、旅游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运动于一体的乡村休闲风光带。大力开发文化会展型、文化创意型、田园度假型、体育运动型、温泉养生型、美食享受型等中高端项目。到2020年,外地来郴游客人均消费能够达到1200元以上,直接带动6万人就业,有效落实产业扶贫,拥有5个以上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20家以上的行业龙头企业。

  7.低碳环保生态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建设永兴县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支持永兴县创建国家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将资兴市打造成生态、循环、低碳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桂阳县选冶废渣、共伴生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创建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严格落实汽车碳排放标准,大力推广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淘汰黄标车。到2020年,全市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8015万千瓦时;全市淘汰黄标车8903台;推广新能源汽车6150辆,中心城区建设充电桩6220个。

  (三)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实施绿色保护工程

  8.湘江流域保护治理项目。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采取打非治违、污染源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模畜禽养殖退出、河道采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环境修复等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一湖两河三江流域环境质量。对湖库集雨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对东江湖消落带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植被复绿,进一步控制入湖库污染物,改善湖库水质,确保水质稳定达到水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以退网上岸、退养牲畜、退船上岸、退果还林四退措施,重点抓好东江湖综合环境整治;以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为契机,重点抓好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退耕还湿试点建设,并逐渐推开。重点抓好莽山、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桂阳舂陵江、郴州西河、安仁永乐江、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面治理流域内干流和主要支流两岸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置率均达到95%以上;全面完成12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非法入河排污口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完成重点不达标支流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实现流域内各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实现湘江(郴州段)水质全面好转,流域内县市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9.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以汝城、宜章、嘉禾、桂东、临武、资兴、桂阳等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加大生态产品供给,维系生态安全,着力打造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系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生产的示范区域。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争取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施矿山复绿行动计划,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快绿色矿山建设从采选企业向冶炼加工企业延伸,从一矿一点向矿业聚集区产业带扩展,打造4个矿山聚集产业带。到2020年,汝城、宜章、嘉禾、桂东、临武、资兴等县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合作达到新高度,形成空间格局清晰、空间结构合理、空间利用高效、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强、生态经济优势发挥、山地生态宜居特色明显的新高地。全市矿山复绿复垦2550亩;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3个,省级绿色矿山”5个,建成首批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市。

  (四)开展生态创建行动,实施绿色文化工程

  10.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以保护自然生态和弘扬生态文化为重点,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守住生态红线,落实生态责任,形成生态人人共享,生态人人共建的生态氛围。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将传统古村落完整、古民居聚集、古树名木集中的区域,打造成生态文化传播示范区。积极推动全市9个县市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将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建设成森林生态绿心和城乡一体的绿色家园。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继续加大南岭植物园、苏仙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成产业示范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产研结合示范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4个。继续推进生态文明乡镇(街道)、村庄(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创建活动,全市创建生态文明乡镇(街道)88个、村庄(社区)220个、机关220个、学校132个、企业88个。全面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进教材、课堂,在传统学科课程中贯彻生态环保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总责,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拓宽投入渠道。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生态建设、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中、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转型引导、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湿地保护和建设奖补等政策,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生态建设服务。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大国家政策性生态贷款力度,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生态郴州建设,通过引入PPP模式等方式支持生态郴州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生态郴州建设方面的引导、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其他特定区域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行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村入户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开展生态文明郴州行”“生态文明随手拍等主题活动,鼓励支持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环保组织的生态环保公益行动。及时总结宣传生态郴州建设的成效和亮点,建设生态文化展览场馆和教育培训基地。

  (五)严格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每月一调度、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考核制度,将年度考核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评。具体考核办法由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市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另行制定。

 作者:不详
分享到: